
第二章
牢狱烈火铸忠魂
1929年的深秋,于济南第一监狱的地牢之中,潮湿的霉味与刺鼻的血腥味相互交织,弥散在空气中,如无形的绳索,紧紧扼住人的咽喉,令人几近窒息。刘晓浦被铁链锁在墙上,肩胛骨被烙铁烫出的伤口化脓溃烂,每动一下,都像有无数根针在扎。
“刘晓浦,招了吧!”狱警拿着鞭子,狠狠抽在他身上,“说出你们党的秘密,交出名单,就能活命,还能当官发财!”
刘晓浦抬起头,嘴角淌着血,眼神却像淬了火的钢:“要杀要剐悉听尊便,想让我背叛党,做梦!”
展开剩余74%狱警气急败坏,又要动手,却被旁边的人拦住。“别打了,留着他还有用。”
不远处的牢房内,刘一梦斜倚着墙,神情警惕。他佯装放松,实则指尖暗暗用力,在斑驳的墙壁上悄然刻下字迹,每一笔都似藏着秘密。他的手指被竹签扎得血肉模糊,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,却凭着一股韧劲,刻下“坚持到底”四个歪歪扭扭的字。
听到二叔的声音,刘一梦隔着铁栏喊:“二叔,别怕!吾辈并未行差踏错,纵面临绝境,亦当秉持浩然之气,宁舍生取义,也绝不向邪恶低头、于困境屈服!”
刘晓浦转头看向侄子,眼里闪过一丝疼惜,随即又变得坚定:“一梦,二叔没白疼你!记住,我们是燕翼堂的人,是共产党员,就算死,也要站着死!”
叔侄俩被捕,是因为叛徒的出卖。三个月前,江苏省委的秘密会议被巡捕突袭,作为组织部部长的刘晓浦当场被捕,随后,刘一梦也因革命文学创作的罪名被抓。面对惨绝人寰的酷刑,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,紧咬牙关,如沉默的磐石般坚守。哪怕剧痛如汹涌浪潮席卷,也未吐露只言片语,尽显坚韧与不屈。
有一天,狱警带来了燕翼堂的消息:“你家老爷子派人来了,说只要你认罪,就花大钱把你赎出去,燕翼堂的家产,还等着你继承呢!”
刘晓浦笑了,笑得凄凉:“燕翼堂的家产,是祖宗留下的,可国家都没了,家产有什么用?告诉老爷子,我刘晓浦生是共产党人,死是共产党鬼,绝不回头!”
刘一梦也跟着笑:“我爹要是知道我在这儿,肯定会骂我傻,可他心里,一定为我骄傲。咱们燕翼堂的人,从来就没有软骨头!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,地牢里的酷刑越来越重,可叔侄俩的意志却越来越坚定。他们知道,自己活不了多久了,却依然每天在牢房里唱《国际歌》,鼓励其他狱友坚持下去。
1931年4月5日,黎明时分,狱警打开了牢房的门,冰冷的枪口对准了他们。“刘晓浦、刘一梦,行刑了!”
刘晓浦和刘一梦并肩走出牢房,阳光刺得他们睁不开眼。他们整理了一下破烂的衣服,互相看了一眼,都笑了。
“二叔,走吧!”
“走!”
一声枪响划破寂静,尖锐的子弹呼啸着穿梭于空气中。顷刻间,温热的鲜血如绽放的红梅般溅落,迅速洇染了脚下的土地,将其染成触目惊心的赤红色。这对来自沂蒙燕翼堂的叔侄,用年轻的生命,践行了对党的誓言。可他们不知道,远在蒙阴的燕翼堂,族人得知噩耗后,正对着北方,立下一个震撼人心的誓言,而这个誓言,将跨越半个多世纪,见证一段不朽的传奇。
(撰稿:谭福欣)
点评:
《红色燕翼堂》以磅礴悲壮的笔触,谱写了一曲沂蒙精神的英雄赞歌。文章通过燕翼堂刘氏家族四代人前赴后继的革命史诗,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交织,展现了“家国同构”的深刻主题。从沪上宣誓的青春热血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,到牢狱就义的铁骨铮铮;从毁家纾难的决绝壮烈,到满门忠烈的血染青山,叙事节奏张弛有度,细节刻画触人心魄。尤为动人处在于“浮厝待葬”的誓言设置,使红色信仰具象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契约。全篇既保有历史纪实的力量,又充满文学抒情的感染力,让燕翼堂这座红色堡垒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精神丰碑,深刻诠释了沂蒙儿女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价值真谛。
发布于:山东省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